《史记•廉颇蔺相如列传》译文 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。赵惠文王十六年(公元前283年),廉颇担任赵国大将,带兵攻打齐国,大败齐军,攻占了阳晋(今山东郓城...

《史记•廉颇蔺相如列传》译文 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。赵惠文王十六年(公元前283年),廉颇担任赵国大将,带兵攻打齐国,大败齐军,攻占了阳晋(今山东郓城...

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平安愉悦,(https://xueqiu.com/1585659631/350776424)

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。赵惠文王十六年(公元前283年),廉颇担任赵国大将,带兵攻打齐国,大败齐军,攻占了阳晋(今山东郓城西),被任命为上卿(最高文官),以勇猛善战闻名于诸侯各国。

蔺相如是赵国人,是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。

赵惠文王在位时,得到了楚国的无价之宝“和氏璧”。秦昭王听说后,派人送信给赵王,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这块宝玉。赵王与大将军廉颇等诸位大臣商议:想给秦国吧,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池,白白受骗;想不给吧,又担心秦国派兵来攻打。商量不出结果,想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,也没找到。宦官头目缪贤说:“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。”赵王问:“你怎么知道他能胜任呢?”缪贤回答说:“我曾经犯了罪,私下盘算想逃到燕国去。我的门客相如劝阻我说:‘您凭什么了解燕王?’我告诉他:‘我曾跟随大王在边境上与燕王会晤,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“愿意和你交个朋友”。凭这个了解他,所以想去。’相如对我说:‘赵国强大而燕国弱小,而您又受到赵王宠信,所以燕王才想和您结交。现在您却是从赵国逃亡去投奔燕国,燕国畏惧赵国,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,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。您不如脱去上衣,露出肩膊,伏在刑具上向大王请罪,这样或许还能侥幸得到赦免。’我听从了他的计策,大王也开恩赦免了我。我个人认为这个人是个勇士,有智谋,应该可以出使。”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,问他:“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来换我的和氏璧,能不能给他?”相如说:“秦国强大,赵国弱小,不能不答应。”赵王说:“如果他拿了我的璧,却不给我城,怎么办?”相如说:“秦国用城池要求换璧而赵国不答应,理亏在赵国;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池,理亏在秦国。衡量这两种策略,宁可答应秦国,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。”赵王问:“谁可以出使呢?”相如说:“大王如果实在找不到人,我愿意捧着璧出使秦国。城池划归赵国了,就把璧留在秦国;城池不给赵国,我一定把璧完好地带回赵国。”赵王于是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西行到秦国去。

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。相如捧着璧献给秦王。秦王非常高兴,把璧传给妃嫔和左右侍从观赏,左右侍从都高呼“万岁”。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池补偿给赵国的意思,就走上前说:“璧上有点小毛病,请让我指给大王看。”秦王把璧交给他。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几步站定,背靠着柱子,怒发冲冠,对秦王说:“大王想得到和氏璧,派人送信给赵王,赵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,大家都说:‘秦国贪婪,倚仗它强大,想用空话来骗取和氏璧,答应补偿的城池恐怕得不到。’商议的结果是不想把璧给秦国。我认为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,何况是大国之间呢!况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,也不应该。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,派我捧着璧,在朝堂上行过大礼,送出国书。为什么这样呢?是为了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啊。现在我到了秦国,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,礼节非常傲慢;拿到璧后,又传给妃嫔们把玩,以此来戏弄我。我看大王无意补偿赵国十五座城,所以我又把璧取回来。大王如果一定要逼迫我,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!”相如手持璧玉,斜视着柱子,就要往柱子上撞。秦王怕他撞碎宝璧,就连忙道歉,坚决请求他不要撞璧,并召来主管官员察看地图,指点着说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给赵国。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是用欺诈手段假装划给赵国城池,实际上根本得不到,于是就对秦王说:“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,赵王敬畏大王,不敢不献出来。赵王送璧的时候,斋戒了五天,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,在朝堂上安排最隆重的‘九宾’礼仪,我才敢献上宝璧。”秦王估量了一下,终究不能强夺,就答应斋戒五天,把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住下。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,但必定会违背约定不补偿城池,就派他的随从穿上粗布衣服,怀揣和氏璧,抄小路逃走,把璧送回赵国。

秦王斋戒五天后,就在朝堂上安排了“九宾”大礼,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。相如来到后,对秦王说:“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位君主,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。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,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,现在已经从小路回到赵国了。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,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,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。现在凭着秦国的强大,先割让十五座城给赵国,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?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,我请求受酷刑。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。”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,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。侍从中有人要拉相如去受刑,秦王趁机说:“现在杀了蔺相如,终究也得不到和氏璧,反而断绝了秦、赵的友好关系。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,放他回赵国,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?”最终在朝堂上接见了相如,完成礼节后送他回国。

相如回国后,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,出使诸侯国能不受辱,就任命他做上大夫(高级文官)。秦国没有把城池给赵国,赵国最终也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。

这以后,秦国攻打赵国,攻占了石城(今河南林州西南)。第二年,又攻打赵国,杀了赵国两万人。

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,想与赵王在西河外的渑池(今河南渑池)举行友好会晤。赵王害怕秦国,想不去。廉颇、蔺相如商量说:“大王不去,就显得赵国既软弱又胆怯。”赵王于是决定赴会,相如随行。廉颇送到边境,与赵王诀别说:“大王此行,估计路程、会谈完毕,直到返回,不会超过三十天。如果三十天还没回来,就请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,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。”赵王答应了,于是和秦王在渑池相会。秦王喝酒喝得高兴时,说:“我私下听说赵王爱好音乐,请弹弹瑟吧。”赵王就弹起瑟来。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:“某年某月某日,秦王与赵王会盟饮酒,命令赵王弹瑟。”蔺相如走上前说:“赵王私下听说秦王擅长演奏秦地乐曲,请允许我献上瓦缶给秦王,请秦王敲一敲,也好互相娱乐。”秦王发怒,不答应。于是相如上前献上瓦缶,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击。秦王不肯敲缶。相如说:“在五步之内,我蔺相如要把颈项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了!”左右侍从想杀相如,相如瞪眼呵斥他们,吓得他们直倒退。于是秦王很不高兴,勉强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。相如回头招呼赵国史官写道:“某年某月某日,秦王为赵王敲瓦缶。”秦国的大臣们说:“请你们用赵国的十五座城为秦王献礼祝寿。”蔺相如也说:“请你们用秦国的都城咸阳为赵王献礼祝寿。”直到酒宴结束,秦王始终未能压倒赵国。赵国也大规模部署军队来防备秦国,秦国不敢轻举妄动。

渑池会结束以后,回到赵国,因为蔺相如功劳大,赵王任命他做上卿,位次在廉颇之上。廉颇说:“我是赵国的大将,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,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,地位却在我之上。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出身低贱的人,我感到羞耻,不甘心位居他之下!”扬言说:“我遇见相如,一定要羞辱他。”相如听到后,不肯和他碰面。相如每逢上朝时,常常推说有病,不愿和廉颇争位次的高低。过了些时候,相如出门,远远看见廉颇,就掉转车子避开躲藏。于是,相如的门客一起规劝他说:“我们离开亲人来投奔您,就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啊。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,廉将军口出恶言,而您却害怕躲避他,恐惧得太过分了,就是普通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,更何况是将相呢!我们没有才能,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!”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,说:“诸位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?”门客回答说:“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。”相如说:“以秦王那样的威势,我蔺相如敢在朝堂上呵斥他,羞辱他的群臣。相如虽然才能低下,难道唯独害怕廉将军吗?但是我想到,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,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啊。现在如果两虎相斗,势必不能共存。我之所以这样忍让,就是因为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头,而把个人的仇怨放在后头啊!”廉颇听到这话,就脱去上衣,露出上身,背着荆条,由宾客引导到蔺相如家的门前请罪,说:“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,想不到将军您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!”两人终于和好,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。

这一年,廉颇向东攻打齐国,打败了齐国的一支军队。过了两年,廉颇再次攻打齐国的几邑(今河北大名),把它攻占了。此后三年,廉颇攻打魏国的防陵、安阳(均在今河南安阳附近),都攻克了。再过四年,蔺相如率军攻打齐国,打到平邑(今河南南乐)就收兵了。第二年,赵奢在阏与(今山西和顺)城下大败秦军。

赵奢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。有一次收租税,平原君家不肯缴纳,赵奢依法处置,杀了平原君家九个管事的人。平原君大怒,要杀赵奢。赵奢趁机劝说道:“您在赵国是尊贵的公子,现在如果纵容您家不奉公守法,那么国法就会削弱;国法削弱了,国家就会衰弱;国家衰弱,诸侯就会出兵侵犯;诸侯出兵侵犯,赵国就会灭亡,您还怎么能保有现在的富贵呢?以您的尊贵地位,带头奉公守法,那么全国上下就会公平合理;上下公平合理,国家就强盛;国家强盛,赵氏的政权就稳固。而您作为国君的亲族,难道会被天下人轻视吗?”平原君认为他很有才能,把他推荐给赵王。赵王任用他掌管全国的赋税。全国赋税非常公平合理,民众富足,国库充实。

秦国攻打韩国,军队驻扎在阏与。赵王召见廉颇问道:“可以去援救吗?”廉颇回答说:“道路远,而且艰险狭窄,很难援救。”又召见乐乘(名将乐毅的族人)问这件事,乐乘的回答和廉颇的话一样。又召见赵奢来问,赵奢回答说:“道路远,险阻狭窄,这就像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,哪个勇猛哪个得胜。”赵王便派赵奢领兵,去救援阏与。

赵军离开邯郸三十里,赵奢就在军中下令说:“有谁来为军事进谏的处以死刑。”秦军驻扎在武安(今河北武安)西边,秦军击鼓呐喊的练兵之声,把武安城中的屋瓦都震动了。赵军中的一个侦察人员请求急速援救武安,赵奢立即把他斩首。赵军坚守营垒,停留二十八天不向前进发,反而又加筑营垒。秦军间谍潜入赵军营地,赵奢用饮食好好款待后把他遣送回去。间谍把情况向秦军将领报告,秦将大喜,说:“离开国都三十里军队就不前进了,而且还增修营垒,阏与不会为赵国所有了。”赵奢遣送秦军间谍之后,就令士兵卸下铁甲,快速向阏与进发。两天一夜就赶到前线,下令善射的骑兵离阏与五十里扎营。军营筑成后,秦军知道了这一情况,立即全军赶来迎战。

一个叫许历的军士请求就军事进谏,赵奢说:“让他进来。”许历说:“秦人没想到赵军这么快就到了这里,他们来势凶猛,将军一定要集中兵力严阵以待。不然的话,必定要失败。”赵奢说:“请让我接受你的指教。”许历说:“我请求接受死刑。”赵奢说:“等回邯郸以后再处理(‘胥后令邯郸’是军令术语,意为回邯郸后再论功过)。”许历又请求进谏,说:“先占据北面山头的得胜,后到的失败。”赵奢同意,立即派出一万人迅速奔上北面山头。秦兵后到,与赵军争夺北山但攻不上去,赵奢指挥士兵猛攻,大败秦军。秦军四散逃跑,于是阏与的包围被解除,赵军回国。

赵惠文王赐封赵奢为“马服君”,任命许历为国尉(掌管军事的长官)。赵奢于是与廉颇、蔺相如职位相同。

四年以后,赵惠文王去世,太子孝成王即位。孝成王七年(公元前259年),秦军与赵军在长平(今山西高平)对峙。那时赵奢已经去世,蔺相如也已病重。赵国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,秦军几次打败赵军,赵军坚守营垒不应战。秦军屡次挑战,廉颇置之不理。赵王听信了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。秦军间谍说:“秦军所厌恶忌讳的,就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。”赵王因此就以赵括为将军,取代了廉颇。蔺相如说:“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,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。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,不懂得灵活应变。”赵王不听,还是命赵括为将。

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,谈论军事,以为天下没人能比得上他。他曾与父亲赵奢谈论用兵之事,赵奢也难不倒他,可是并不说他好。赵括的母亲问赵奢这是什么缘故,赵奢说:“用兵打仗是关乎生死的事,然而他却把这事说得那么容易。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,要是一定让他为将,使赵军失败的一定就是他呀。”等到赵括将要起程的时候,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:“不可以让赵括做将军。”赵王问:“为什么?”回答说:“当初我侍奉他父亲,那时他是将军,由他亲自捧着饮食侍候吃喝的人数以十计,被他当作朋友看待的数以百计,大王和王族们赏赐的东西全都分给军吏和僚属,从接受命令的那天起,就不再过问家事。现在赵括一下子做了将军,就面向东接受朝见,军吏没有一个敢抬头看他的,大王赏赐的金帛,他都带回家收藏起来,还天天访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产,可买的就买下来。大王认为他哪里像他父亲?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,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领兵。”赵王说:“您就把这事放下别管了,我已经决定了。”赵括的母亲接着说:“您一定要派他领兵,如果他有不称职的情况,我能不受株连吗?”赵王答应了。

赵括代替廉颇之后,全部更改了原有的号令和规定,撤换并重新安排军官。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,便调遣奇兵,假装败逃,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,把赵军分割成两半,赵军士卒离心。过了四十多天,赵军饥饿,赵括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,秦军射死了赵括。赵括军队战败,几十万大军于是投降秦军,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。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。第二年,秦军就包围了邯郸,持续一年多,赵国几乎不能脱险。幸亏楚国、魏国等诸侯国前来救援,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。赵王也由于赵括的母亲有言在先,终于没有株连她。

邯郸解围之后五年,燕国采纳栗腹的计谋,说“赵国的壮丁全死在长平了,他们的遗孤还没长大”,于是发兵攻打赵国。赵国派廉颇领兵反击,在鄗城(今河北柏乡北)大败燕军,杀死栗腹,于是包围燕国都城。燕国割让五座城请求讲和,赵国才答应了。赵王把尉文(地名)封给廉颇,封号是信平君,并代理相国职务。

廉颇从长平免职回家,失掉权势的时候,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了。等到再被任用为将军,那些门客又都回来了。廉颇说:“先生们都请回去吧!”门客们说:“唉!您的见识怎么这样落后啊?天下人都是按市场交易的方式进行交往的,您有权势,我们就跟随着您;您没有权势了,我们就离开。这本是很普通的道理,有什么可抱怨的呢?”又过了六年,赵国派廉颇攻打魏国的繁阳(今河南内黄西北),把它攻克了。

赵孝成王去世,儿子悼襄王即位,派乐乘代替廉颇。廉颇大怒,攻打乐乘,乐乘逃跑了。廉颇于是也逃奔到魏国的大梁(今河南开封)。第二年,赵国就用李牧为将攻打燕国,攻占了武遂(今河北徐水西)、方城(今河北固安南)。

廉颇在大梁住了很久,魏国并不信任重用他。赵国因为屡次被秦军围困,赵王想重新任用廉颇,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。赵王派了使者去察看廉颇还能不能任用。廉颇的仇人郭开给了使者很多钱,让他说廉颇的坏话。赵国使者见到廉颇之后,廉颇当着他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、十斤肉,又披上铁甲上马,表示自己还能被任用。赵国使者回来向赵王报告说:“廉将军虽然老了,饭量还很不错,可是陪我坐着时,一会儿就拉了三次屎。”赵王认为廉颇老了,就不再召他回国。

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,暗中派人去迎接他。廉颇虽然做了楚国的将军,但没有什么战功,他说:“我想指挥赵国的士兵啊。”廉颇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(今安徽寿县)。

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。长期驻守在代地雁门郡(今山西北部),防备匈奴。他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,防地内城市的租税都送入李牧的幕府,作为军队的经费。他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,教士兵练习射箭骑马,小心看守烽火台,多派侦察敌情的人员,对战士待遇优厚。他订出规章说:“匈奴如果入侵,要赶快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,有胆敢去捕捉敌人的斩首。”匈奴每次入侵,烽火传来警报,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,不敢出战。像这样过了好几年,也没有什么损失。可是匈奴却认为李牧是胆小,就连赵国守边的官兵也认为自己的主将胆小怯战。赵王责备李牧,李牧依然如故。赵王发怒,把他召回,派别人代他领兵。

一年多以后,匈奴每次来侵犯,新将领都出兵交战。出兵交战,屡次失利,损失伤亡很多,边境上无法耕田、放牧。赵王只好再请李牧出任。李牧闭门不出,坚持说有病。赵王就一再强使李牧出来,让他领兵。李牧说:“大王一定要用我,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做,才敢奉命。”赵王答应了他的要求。

李牧来到边境,还按照原来的章程。匈奴好几年都一无所获,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。边境的官兵每天得到赏赐可是无用武之地,都愿意打一仗。于是李牧就准备了精选的战车一千三百辆,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,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,善射的士兵十万人,全部组织起来训练作战。同时让大批牲畜到处放牧,放牧的人民满山遍野。匈奴小股人马入侵,李牧就假装失败,故意把几千人丢弃给匈奴。单于(匈奴首领)听到这种情况,就率领大批人马入侵。李牧布下许多奇兵,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,大败匈奴,杀死十多万人马。接着灭了襜褴(dān lán,匈奴部落),打败了东胡(北方民族),收降了林胡(北方民族),单于逃跑。此后十多年,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。

赵悼襄王元年(公元前244年),廉颇已经逃到魏国之后,赵国派李牧攻打燕国,攻占了武遂、方城。过了两年,庞煖(赵国将领)打败燕军,杀死燕将剧辛。又过了七年,秦军在武遂打败并杀死赵将扈辄(hù zhé),斩杀赵军十万人。赵国于是任命李牧为大将军,在宜安(今河北石家庄东南)反击秦军,大败秦军,赶走秦将桓齮(yǐ)。赵王封李牧为武安君。又过了三年,秦军攻打番吾(今河北平山南),李牧击败秦军,又向南抵御韩国和魏国。

赵王迁七年(公元前229年),秦国派王翦进攻赵国,赵国派李牧、司马尚抵御秦军。秦国给了赵王的宠臣郭开很多钱,让他施行反间计,造谣说李牧、司马尚要谋反。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国将军颜聚接替李牧。李牧不接受命令,赵王派人暗中逮捕了李牧,把他杀了。撤了司马尚的官职。三个月之后,王翦趁机猛攻赵国,大败赵军,杀死赵葱,俘虏了赵王迁和他的将军颜聚,于是灭亡了赵国。

太史公说:知道将死而不害怕,必定是很有勇气;死并非难事,而怎样对待死才是难事。当蔺相如手举宝璧斜视庭柱,以及呵斥秦王左右侍从的时候,就当时形势来说,最多不过是被杀,然而一般士人往往因为胆小懦弱而不敢如此表现。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,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敌国。后来又对廉颇谦逊退让,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。他在处理智慧和勇气方面,可以说是兼而有之啊!

(最后赞语翻译):清廉刚正,气节凛然;壮烈豪迈,气概如虹。各自竭尽忠诚与道义,先后成为国家栋梁。和氏璧聘问得以完璧归赵,渑池之会使邦交得以通好。廉颇背负荆条知错能改,蔺相如委屈己身推重将相和睦之功。安定边疆、制定策略,是廉颇、李牧的赫赫战功。

摘自:《史记【公版】》 — [汉]司马迁,由原著翻译而来,仅作为读书学习记录使用,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。

相关推荐

德華水產|カツオ 鰹魚 (3
365bet线

德華水產|カツオ 鰹魚 (3

📅 07-25 👁️ 4730
1998年世界杯淘汰赛
365bet线

1998年世界杯淘汰赛

📅 06-27 👁️ 5388
谷歌Adwords效果真的不好吗,SEO到底该怎么优化?